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,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
中新浙江网11月24日电 蕲春11岁男孩余颐瑄为救妈妈,昨日在协和医院进行了骨髓移植。今日,余颐瑄还要进行第二次血液分离。
昨日上午9时,11岁的余颐瑄躺在手术台上,平静地看着针管插进自己的手臂,有点痛,他皱了皱眉头没有作声,鲜红的血液汩汩流向血液分离机。年幼的他显示出超出同龄人的坚强,隔壁病房的几个家属阿姨都来看望他,见此情景纷纷悄悄地走到门外抹起了眼泪,“孩子和妈妈都太可怜了!”
余颐瑄的妈妈朱红雨此刻正在无菌舱内等待儿子的救命骨髓。37岁的她是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人,和丈夫余立新常年在广东打工。4年前,她就在协和医院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,今年5月病情恶化,只能等待骨髓移植手术救命。然而在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都没有找到相配的骨髓。
余立新不想眼睁睁看着妻子离开,头一次对15岁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说起了朱红雨的病情。两个懂事的孩子争着要救妈妈。10月24日,配型结果出来,只有儿子配型成功。朱红雨听到丈夫的决定,立刻摇头坚决不同意,儿子太小,是她的心头肉,怎么能为了自己不顾孩子的安危呢?
一边是妻子,一边是儿子,余立新也痛苦地斗争了很久,最终还是决定说服朱红雨。“医生说捐髓不会影响孩子成长,只要有一丝希望,也要把你救回来。我们一家儿女双全,一定会幸福地活下去!”朱红雨在病房哭了整整两天,妹妹朱红亚也劝她接受。最终,余立新瞒着家里的老人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。
昨日上午10时许,朱红亚和无菌舱内的姐姐通电话,话筒里立刻传来焦急的声音:“孩子现在怎么样?”朱红亚告诉她,孩子没事,还在看电视呢,只是两只手臂插了管子不能动,有点麻。电话那头哽咽了,说不出一句话来。下午2时,第一批干细胞被分离出来,立刻被送入无菌舱输入朱红雨的体内。
据主治医生李秋柏介绍,父母和子女骨髓配型成功的几率如同中彩票,不像兄弟姐妹之间可以达到25%,因此这是非常难得的亲缘。捐髓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,只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,为他人捐献骨髓将年龄限定在18周岁。但是亲属间救人是另当别论的。
朱红亚介绍,两个孩子由年迈的外公外婆照顾,学习成绩都非常好,余颐瑄跳级在读初二。目前,姐姐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,全家还借贷30多万元,后期医疗费用依然没有着落。她希望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,联系电话:13419672096(朱红雨)。(记者肖清清通讯员涂晓晨)
烟台家庭教育项目定位:围绕0-18岁孩子的科学养成教育(健康性格养成、生活能力培养、潜能开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