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,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
“下雨天打孩子,闲着也是闲着”。今后,这样随意管教孩子的行为,有可能面临制裁。
2月初,河南省面向社会征集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意见后,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一项调查:三成家长认为自己很失败
38岁的刘女士这两天很焦心。13岁的女儿,因为小事跟父亲吵架,已经连续一周不和父亲说话了。
跟刘女士一样,苦恼而无奈的家长不在少数。上海一项调查显示,约有99%的上海家长,倾尽自己所能,把希望、精力、经费全投入到孩子教育上。但是,绝大部分家长承认,自己常处于烦恼和焦虑之中,认为付出太多,却总是难以如愿。30%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己是个“失败的父母”。
现在的孩子到底咋了,这么难管吗?郑州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王萍说,家长不懂不会教,才是病根儿。
“如果司机没驾照,车子交给他你放心吗?园丁不会种花,医生不会看病呢?”王萍说,根本不懂基本的教育常识和规律,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家长比比皆是,这跟无照驾驶的危险性质相同,大家却都熟视无睹。
一种声音: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立法
“家庭教育立法迫在眉睫。”郑州市教研室心理咨询科主任尚新华说,在独生子女的天下,孩子教育的好坏,成才与否,已经成为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,孩子教育正确,家庭可能是天堂,否则,就是地狱。
“父母的拒绝承认、惩罚严厉以及过度干涉保护,使孩子不断体验自己的无能和失败,自尊心受到打击,内心充满矛盾、愤怒和敌意,在错误的路上越滑越远。”王萍常为此痛惜不已,“很多家长正用盲目的爱扼杀了孩子。”
“家庭教育急需立法,这事关国家、社会以及我们民族的命运。”著名教育专家、“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”董进宇博士呼吁,通过立法,将家庭教育上升到规律性的层面,对家长进行普及培训,采用科学、正确的方法和理论,用爱和技能培育祖国的花朵。
一个质疑:家庭教育立法是否干涉隐私
“管孩子是家务事,立法干涉,算不算干涉私人领域?”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先生说。
“孩子的习惯、人生观、价值观都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。”郑州市教育学会心理学分会会长、“感动河南十大母亲”周慧玲认为李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,但过于片面,“父母不仅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,也会影响其一生。千千万万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,学习、工作、组建家庭,怎么能仅仅是私人问题呢?”
“家庭教育有私人化的部分,所以立法应当注重导向性,提倡性,弱化硬性规定,达到科学和人性化管理的要求。”周慧玲说,家庭教育急需立法,至于会涉及私人领域,只要把握好“度”就好。
专家普遍认为,多设提倡性条款,给家长指导方向,不刻意推行硬性指标,避免“适得其反”。比如父母上岗证,可以通过规定家长有接受家庭教育指导、学习家教知识、提高自身素质的义务,没必要强行规定。但是,针对部分家长存在着言行不一,忽视子女权益、歧视、重智育轻德育等误区,也应该设定基本原则,如家长应该言传身教、应该实行科学性管理等。(郭东懿)
烟台家庭教育项目定位:围绕0-18岁孩子的科学养成教育(健康性格养成、生活能力培养、潜能开发等。